在稳增长政策发力和银行季末冲量等因素影响下,6月企业与居民部门融资双双走强,带动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7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社融增量4.22万亿元,同比少增9859亿元,仍好于市场预期,社融存量同比增速9.0%,较上月末下降0.5个百分点。
对于超预期的6月金融数据,市场倾向于认为,应理性看待。
可见的是,截至6月末,M1、M2同比增速分别为3.1%、11.3%,较上月分别下降1.6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为-8.2%,较5月的-6.9%进一步扩大,表明货币活化程度仍有待改善。
居民贷款为何增多?
企业贷款仍是6月新增信贷的主力军,但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居民贷款的超预期回暖。数据显示,6月新增居民贷款9639亿元,同比多增1157亿元,其中短贷、中长贷分别同比多增632亿元和463亿元。
在房地产销售数据未见改善的背景下,市场倾向于认为,提前还贷情况缓解是重要原因。
浙商证券银行团队认为,6月居民短贷同比多增632亿元,反映居民消费持续修复以及银行加大消费贷投放;居民中长贷同比多增463亿元,与6月较弱的房地产销售情况背离,超市场预期。居民中长贷新增量超预期,判断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因素:6月份提前还贷情况缓解,支撑居民消费类中长贷同比降幅收窄甚至同比多增(中长期消费贷主要是按揭);银行加大居民经营类中长贷投放填补按揭缺口,2023年1月以来居民经营类中长贷持续同比多增。
“贷款利率下行提振居民短贷同比多增632亿,与当前消费温和修复态势相符;而在6月商品房销售同比表现低迷的情况下,主要由房贷构成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意外多增463亿——我们分析,这或与一些地区购房首付成数下调,以及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背景下,银行在6月底之前集中发放按揭贷款有关。”东方金诚指出。
社融方面,6月新增社融4.22万亿,同比少增9859亿,结构上主要是政府债受高基数影响,同比少增超万亿所致。
“整体来看,今年6月社融数据尤其是其中信贷数据还是比较超预期的,使得人民币信贷同比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况下还有所多增。但即便如此,社融去年的高基数是信贷高基数与政府债券集中发行高基数的结果,今年6月政府债券发行比较平稳,使得总体社融数据比去年同期低近1万亿元,社融规模余额增速进一步下探至9.0%,创历史新低。单月的数据可以说不算差,但需要警惕的是社融增速下滑的趋势是否会持续。”中金公司指出。
国安供应链-让信用流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