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能与营收情况
自2021年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驱动下,比亚迪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产能布局,全力提升产品交付能力。通过分析比亚迪历年汽车产量数据可见,2021 年一季度产量约为2万辆/月,至2022年一季度上升至10万辆/月,同年四季度跃升至20万辆/月关口;2023年四季度产量进一步达到30万辆/月,而2024年四季度更是实现突破性增长,产量规模突破50万辆/月。值得关注的是,随着2024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步入白热化阶段,比亚迪当前的产能上限已经超过了其销量,未来产量增长或将受限于市场需求。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展现强劲增长态势,全年销售量达1286.6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35.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同期,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全年产量达430.4万辆,同比增长41.3%;销售量为427.2万辆,同比增幅同样达到41.3%,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比约三分之一。2024年,比亚迪营收实现7771亿元,较2023年增长29.02%;其中汽车相关业务收入达6174亿元,同比增长27.70%。
二、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
根据比亚迪财务数据演变轨迹,2015至2018年间,其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规模维持平稳态势,其中应付票据占比稳定在40%-50%区间。自2020 年起,两者走势出现明显分化:应付账款规模开启快速增长通道,而应付票据金额则呈锐减趋势。截至2024年末,比亚迪应付账款余额达24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反观应付票据,余额仅为24亿元,同比降幅达41.2%,应付票据占比仅为1.0%。
比亚迪应付账款的大幅增长与应付票据的缩减,或与其推出的 “迪链”(电子债权凭证)应用密切相关。从2024年末数据看,比亚迪24亿元应付票据构成中,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11.3亿元,商业承兑汇票余额12.6亿元,与迪链规模相比非常之低。
2025年2月6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迪链这类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提出规范要求。2025年3月14日,在深圳市委金融办召开的全市链主企业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迪链科技表示,将按照最新导向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积极推动系统与上海票据交易所对接,并研究对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减费让利。2025年可以观察比亚迪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变化情况。
三、收到的票据大幅增长
比亚迪财务报表中并无应收票据科目,比亚迪收到票据后一般会进行贴现或支付,余下的票据计入应收款项融资科目下。2024年,比亚迪收到的票据通过贴现和背书的规模达到3405亿元,年末尚未到期的余额为1550亿元,同比增长68.8%;此外,应收款项融资科目下还有68亿元的应收票据。2015年以来,比亚迪应收款项融资中票据余额、已背书和贴现银票未到期余额数据如下:
可以看到,2019年以来虽然比亚迪票据签发规模快速下降,但收到的票据规模却在快速增长,而且贴现和背书的比例逐年升高。近几年,因票据利率持续超低位运行,企业收到的票据用于贴现的占比越来越高。2024年,比亚迪贴现和背书了3405亿元的票据,也就是说比亚迪通过销售产品至少收到了这么多的票据;而比亚迪全年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7743亿元,意味着比亚迪销售商品近一半都是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比亚迪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对产业链上下游具有极强的掌控力,最近几年,比亚迪选择支付采用迪链,收款采用票据的结算方式,想必是其基于当下市场环境的利益最大化选择。2025年,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纳入监管的背景下,比亚迪是否会收缩迪链业务有待观察,低利率环境下收票再拿去贴现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国安供应链-让信用流转起来!